- A+
作品简介《女娲补天》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这则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先民与大自然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女娲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的高尚,这源自人类渴望征服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作品原文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①废②,九州③裂④;天不兼覆⑤,地不周载⑥;火爁(làn)焱(yàn)⑦而不灭,水浩洋⑧而不息;猛兽食颛(zhuān)民⑨,鸷(zhì)鸟⑩攫(jué)⑪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áo)⑫足以立四极,杀黑龙⑬以济⑭冀(jì)州⑮,积芦灰以止淫水⑯。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⑰,冀州平;狡(jiáo)虫⑱死,颛(zhuān)民生。
作品注释
①、四极:天的四边。远古的人认为在天的四边都有柱子支撑着。
②、废:坏
③、九州:泛指中国。
④、裂:指土地崩裂。
⑤、天不兼覆:天不能完整地覆盖大地。
⑥、地不周载:地也不能周全地承受万物。
⑦、爁焱:大火延烧的样子。
⑧、浩洋:大水泛滥。
⑨、颛民:善良的人民。
⑩、鸷鸟:凶猛的鸟。
⑪、攫:抓;夺。
⑫、鳌:海里的大龟。
⑬、黑龙:水怪,发洪水危害人民;有人说即指水神共工。
⑭、济:救济
⑮、冀州:古九州之一,此处泛指黄河流域中原地区。
⑯、淫水:泛滥的洪水。
⑰、涸:水干枯。
⑱、狡虫:恶禽猛兽。
原文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作品译文
在远古的时候,支撑天的四根柱子坏了,中国土地崩裂,天不能完整覆盖大地,地也不能周全地承载万物;大火延烧而不熄灭,大水泛滥而不停止; 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人民,凶猛的鸟抓取老人孩童。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 砍断海里的大龟的四只脚作为天的四根柱子,杀死水怪来救济冀州,积起芦灰来堵泛滥的洪水。天空得到了修补,四根天柱得到了摆正,泛滥的洪水消退了,冀州得到了平定;恶禽猛兽死去了,善良的人民存活了下来。
精神
这则著名的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先民与大自然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女娲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的高尚,这源自人类渴望征服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如何理解女娲补天的做法?
当有限的人力、物力解决不力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们便用想象创造了无所不能的神和英雌,来完成自己无法完成的征服自然、驾驭自然的任务。可以说,用想象来表达与自然抗争的精神是这则故事的主题,也是世界各民族神话传说中经久不衰的主旋律,而之所以产生这种想象,是由于原始社会底下的生产力——因为能力有限、希望无限,所以要用想象来填补、来发挥、来创造。
成语
女娲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神。她是人类之母,早于文字记载的中国仰韶文化中的蛙纹器皿作证伊是创世神和始母神。又称娲皇、女阴娘娘,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与先圣伏羲共同生活在昆仑山,是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后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典故
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天不能覆盖大地,大地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在这种情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巨鳌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堆积起来堵塞住了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女娲背靠大地、怀抱青天,让春天温暖,夏天炽热,秋天肃杀,冬天寒冷。她头枕着方尺、身躺着准绳,当阴阳之气阻塞不通时,便给予疏理贯通;当逆气伤物危害百姓积聚财物时,便给予禁止消除。从此天地就永久牢固了。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