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宿新市徐公店二首》,主要描写乡村田园风光。第一首诗写酒楼、柳条上的春光,清明节的村歌社舞,先观察乡土风俗,暗示了作者的客居他乡;第二首写篱落、菜花、儿童、黄蝶,运用细节描写,表明诗人对田园情怀的敏感度。全诗语言清新,形象鲜明,富有情趣。
作品原文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杨万里
其一
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其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作品注释
⑴新市:地名。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一说在今湖北省京山县东北。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⑵村歌社舞:指民间歌舞。
⑶篱落:篱笆。疏疏:稀疏,稀稀落落的样子。一径深:一条小路很远很远。深,深远。
⑷头:树枝头。未成阴:新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未形成树阴。阴:树叶茂盛浓密。
⑸急走:奔跑着、快追。走,是跑的意思。黄蝶:黄颜色的蝴蝶。
⑹无处:没有地方。寻:寻找。
作品译文
其一
春天的风光都集中在柳梢头,挑选一些杨柳长条折下来插到酒楼上。虽然现在身在他乡,就权当在家里过寒食节一样,看那村社里的歌舞实在是潇洒风流。
其二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小路旁边的树上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捕那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可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创作背景
南宋王朝偏安杭州。新市在杭州北边,为京畿之地,文风鼎盛,又地处南北通途的要道上;又盛行酿酒,为宋代酿酒中心,政府在新市设酒税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担任。杨万里迷恋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楼,痛饮大醉,因留住新市徐公店。第二天醒来,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两首诗。
作品鉴赏
第一首诗写酒楼、柳条上的春光,清明节的村歌社舞。杨万里吉水(今属江西)人,平生嗜酒,此时在新市,身在他乡。作为酒徒,自然先从酒楼写起;作为客人,自然先观察乡土风俗。这第一首诗在组诗里地位远不如第二首诗,但此诗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闲适心境,为组诗奠定了情感基调。第二首诗所提供的场景只不过是作者这种心境下的外在反映而已。
第二首流传甚广。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时候快乐、天真的背景。画面上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长出,春意盎然。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前两句写农村景色,是静态描写;后两句写儿童和蝴蝶,是动态描写。这首诗除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外,还运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杨万里为官清廉,曾遭奸相嫉恨,被罢官后长期村居,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写自然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孝宗初,知奉新县,历大常博士、大学侍读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主张抗金。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擅长“活法”,时称“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 我的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