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奉和咏风应魏王教》虞世南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奉和咏风应魏王教》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应制诗,又名《咏风》。唐太宗的第四子名为李泰,册封魏王。作者作了一首咏风的诗,是与魏王陪同的大臣时作的一首诗,所以题作“应魏王教”。风本无形,诗人... 11月03日 1,715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唐诗 《咏风》虞世南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咏风》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应制诗,又名《奉和咏风应魏王教》。唐太宗的第四子名为李泰,册封魏王。作者作了一首咏风的诗,是与魏王陪同的大臣时作的一首诗,所以题作“应魏王教”。风本无形,诗人... 11月03日 2,701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唐诗 《咏蝉》虞世南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咏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 11月01日 2,701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唐诗 《蝉》虞世南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 11月01日 3,211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文言文 《守株待兔》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于是他便放下锄头每天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用此故事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 10月27日 6,600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文言文 《凿壁偷光》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凿壁偷光》成语又作《凿壁引光》、《凿壁借光》,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作品原文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 10月27日 5,623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文言文 《南辕北辙》刘向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南辕北辙》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刘向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表达了作者对明君的渴望,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能够有一番作为的心里... 10月27日 4,416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文言文 《买椟还珠》韩非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买椟还珠》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成语原意是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买椟还珠是一个贬义词。 作品原文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 10月19日 5,352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
文言文 《狐假虎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 10月18日 6,144 1 阅读全文
文言文 《女娲补天》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女娲补天》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这则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先民与大自然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女娲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的高尚,这源自人类渴望征服自然、... 10月18日 5,933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